作者:金色轟炸機
近日,有網友拍攝到瞭一張臺灣空軍IDF“經國號”的最新照片,顯示其掛載瞭6枚“天劍”系列空空導彈,包括兩枚“天劍”1和4枚“天劍”2C(TC-2C)。一款七八十年代的老三代機瞭,臺灣軍隊如今對IDF的火力升級還如此上心,那麼問題來瞭,4枚中程空空導彈的新配置,會讓IDF戰力大增嗎?
▲臺灣IDF戰鬥機,圖片來源:網絡
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得先瞭解IDF這款戰機應該帶什麼配置的武器。眾所周知,臺灣空軍目前有350多架戰鬥機,實力層面能排進全球前20名。其中自研自產且不受制於人的IDF“經國”號絕對算是代表型號之一,該型號戰機一共生產瞭137架,包括6架原型機。IDF戰機在氣動層面綜合瞭F-16和F-18的一些特點,目前主要部署在臺灣西部,承擔著防空重任。
IDF戰機1982年提出研發需求,全程都在美國的幫助之下完成。它全部研制方案大體被拆解成瞭四個部分:與美國通用動力合作研發的機體和氣動佈局、與蓋瑞特公司合作獲得戰機所需的發動機、與西屋電氣公司合作研發需要的飛控和航電系統,而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在美國的技術幫助之下研制短程和中程空空導彈。研發導彈的專案後來更名為瞭“天劍”專案,產出的導彈即全部以“天劍”命名。
▲臺灣IDF戰鬥機,圖片來源:網絡
先說氣動,通用動力負責IDF的氣動佈局,而恰逢當時F-16研發已經成功,所以通用動力借鑒瞭很多現成的設計方式,設計方案和材料。總體上美國人對臺灣還是比較負責任的,沒像對日本那麼敷衍,對IDF設計上的很多改動起碼都是參考瞭臺灣空軍實際需求的。比如氣動佈局上,IDF很類似F-16,但是機翼卻和F/A-18更像。這其中的原因是當時臺灣大量裝備瞭F-5戰機,已經習慣瞭這些戰鬥機的操作。IDF腹部的進氣口,氣泡型座艙,雙發的後機身佈局也都和F/A-18非常像。所以說IDF的外形是融合瞭當時比較先進設計的。在三代半戰鬥機還沒有服役以前,IDF這款三代機在氣動方面的設計很值得玩味。
▲臺灣IDF戰鬥機,圖片來源:網絡
90年代的三代機流行安裝脈沖多普勒雷達,當時中國空軍的殲8II、殲轟7“飛豹”也都用上瞭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IDF戰鬥機當然也是。它使用的雷達名為“金龍”53,性能略差於F-16A使用的APG-66,但模式非常多,有15種操作模式,包括7種空對空模式和8種空對地或空對面模式。“金龍”53雷達上視距離148公裡,下視距離80公裡,對地搜索距離60多公裡,可以同時鎖定兩個目標。電傳飛控、無源幹擾、慣導系統它也都有,後期還裝瞭APX-113V敵我識別。
以上都不存在大問題,但是發動機一直是IDF的硬傷。它本來打算采用F/A-18同款的F-404,結果美國以各種理由推脫就是不賣,其實就是擔心兩岸關系太緊張瞭。臺灣後來找到瞭蓋瑞特公司,出資一億美元重新研發瞭一款F-125-GA-100發動機,結果這個發動機除瞭IDF之外,在全世界根本沒人用,因為它的性能隻相當於美國7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根據臺灣空軍飛行員的說法,用瞭這款發動機的IDF加速快,比“幻影”2000都快,但是極速不行,甚至達不到宣傳中的1.8馬赫,實際最快速度也隻有1.2到1.3馬赫左右。
▲臺灣IDF戰鬥機,圖片來源:網絡
但IDF戰鬥機在當時起碼也是有超視距作戰能力的,動力弱點沒關系,導彈好點也過得去。IDF的作戰彈性還是比較強的,臺灣空軍賦予它的任務主要是中低空空優作戰、中距離截擊作戰、對地對海攻擊這三類,其中空優作戰是IDF戰鬥機的關鍵任務。前文提到過,“天劍”專案是專門負責給IDF研發導彈的。1986年,“天劍”一型近程空空導彈研發成功。它的射程為8公裡,最高飛行速度為3馬赫,主要掛在IDF的翼端掛架上。1994年的“漢光”11號軍事演習上,臺灣空軍首次曝光瞭“天劍”二型,它參考瞭美國的“麻雀”導彈,初期版本射程60公裡,最高速度為4馬赫,22公斤的戰鬥部比一型的殺傷力強很多。“天劍”2C是二型的最新改進版本,射程100公裡,速度為6馬赫,性能和定位都參照瞭美國的AIM-120D。
▲“天劍”2C,圖片來源:網絡
IDF戰鬥機原本最標準的空優導彈配置方案應該是6發空空導彈,包括4枚“天劍”一型近程空空導彈、兩枚“天劍”二型中程空空導彈。但現在有瞭“天劍”2C,方案就變成瞭兩枚“天劍”一型,4枚“天劍”2C,這樣一來IDF的超視距作戰能力明顯升級瞭。另外,據稱臺灣也有對“天劍”一型的改進方案,即“天劍”三型,目標是把它的8公裡射程增加到15公裡,速度也提升到4馬赫左右,這對IDF的近距離纏鬥能力提升很大。
當然除瞭“天劍”2C之外,臺灣還在想辦法研制160公裡的“天劍”5。早在2023年初的時候,美國國務院就已經批準瞭6.19億美元的軍售合同,向臺灣出口200枚AIM-120C-8型中程空空導彈和100枚AGM-88B反輻射導彈。AIM-120C-8的射程大約就是160公裡,那既然已經買到瞭,為什麼還要自己研制呢?原因就在於IDF沒辦法掛載這種導彈,隻能給臺灣的F-16戰機使用。
▲AIM-120C-8,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臺灣並不想放棄對IDF的火力升級,在剛搞定瞭120公裡空空導彈的時候,就準備好瞭要搞160公裡射程的“天劍”5瞭。有人問為啥不是“天劍”4呢?隻是因為臺灣也講究4這個數字不太好聽,所以幹脆就直接繞過去瞭。
其實從以上事實不難看出,對於IDF這款三代機,臺灣空軍並沒有把關註的重點放在對航電等設備的升級上。IDF當初隻是在因為買不到西方先進戰機的情況下而被迫研發的,後來“幻影”2000和F-16都被臺灣空軍收入囊中,IDF自然就沒人能看得上瞭。IDF不僅僅是地位大大下降,連原本的供應商也紛紛倒閉,就連漢翔公司自己也差一點保不住瞭。要不是後來為瞭保住足夠的戰機數量和飛行員隊伍對IDF做瞭一整套技術升級,恐怕它早就應該退出臺灣空軍的現役隊列中瞭。
▲殲10C,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臺灣對IDF的升級重點放在瞭它的空優火力配置和導彈更新上,說白瞭就是要讓IDF的手伸得更長。反正戰時隻要IDF能夠僥幸起飛,自然有美國的情報系統提供信息支持。IDF隻負責就是把導彈打出去,至於敵人在哪裡根本不需要操太多的心。正面和殲20對抗那肯定是沒一點希望,畢竟它連殲10C都大大不如,這一點臺灣軍方是知道的,況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和IDF的那位女飛行員一樣大言不慚與殲20比,還“優勢在我”。總之假設IDF到時候能飛的起來,打出去幾枚超視距導彈,最後還能搞一搞偷襲甚至得手瞭,那這波操作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