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軍侵華期間,凡日本軍部蓋有“不許可”印戳的照片,均不能公開發表。在這張“不許可”照片中,位於吳淞口附近的上海月浦鎮,日軍士兵用刺刀對準一名被俘的中國士兵,並將其殘忍殺害。

  九一八事變爆發92周年之際,全國各地舉行多種活動,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力量。當天,位於吉林長春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偽滿皇宮博物院發佈新出版的學術研究圖書《日本秘藏侵華戰爭照片實錄》。這套叢書共收錄照片1407張,部分為首次公開,是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人對這場戰爭的記錄,當中逾千張照片被當時日本軍部審查人員蓋上瞭“不許可”的印戳,禁止公開發表。不利的形象、殘暴的內容、保守的秘密都被掩蓋,這些“不許可”是日軍侵華的新鐵證。\大公報記者 林凱長春報道

  《日本秘藏侵華戰爭照片實錄》系列圖書是以圖像材料形式為主,並配有圖像相關的文字資料,書中的資料來源是該系列圖書的一大特點,所披露的圖像材料均是出自日本人之手。該系列叢書作者之一的趙士見在2017年參與到該系列圖書的編寫當中,目前擔任偽滿皇宮博物院特聘研究館員。趙士見表示,在這套叢書中,作者團隊將村瀨守保拍攝的許多照片和寫真加入瞭書中,用日本人拍攝的照片來圖證日本侵華這種隱瞞行徑。

  審查戰場照片 不合適就“P圖”

  在該套書籍展出過程當中,記者註意到很多照片都印有“不許可”的印戳。偽滿皇宮博物院學術研究部主任王昊向記者介紹,“這些‘不許可’的印戳是被當時的日本軍部審查人員蓋上的,禁止公開發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對戰時信息和照片有嚴格的審查制度,將戰場照片分為不許可,即不允許發表;審查,即經批準審查發表;檢閱濟,即允許發表,三個‘輿論統制’等級。”作者團隊認為,審核結果反映出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操縱輿論、實施新聞審查的體制。不利的形象、殘暴的內容、保守的秘密都被掩蓋,如今這些“不許可”,都成為日軍侵華的證據。

  “在三個審查等級中,不允許發表的內容占比很大。第一種就是涉及日本戰場裡面的軍事機密,比如說兵力配置、一些日本高官的存在,還有一些戰爭武器,特別是新式武器,比如說軍艦潛艇,還有生化武器;第二點就是想掩蓋日本侵華過程中的暴政,像是大屠殺、經濟掠奪等一系列內容。”趙士見表示,在這些不許可的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掩蓋這場戰爭暴行的意圖。

  偽滿皇宮博物院院長王志強介紹,“我們在編書的過程當中發現,日本對於當時照片的處理,有些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P圖’。在那個時候他們會有擺放片,他們覺得不合適,他們就會剪掉;他覺得這個太暴力他就會刪掉。在一些照片裡他甚至會想各種辦法遮掉、塗抹。”記者從作者團隊瞭解到,書中照片還披露瞭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大量機密信息和敏感歷史內容。其中涉及諸多重大歷史問題,如戰俘關押處理、慰安婦、對華移民侵略、南京大屠殺等等,為歷史研究增添瞭無可辯駁的相關佐證。

  赴日實地調研 親歷者側面印證

  為瞭獲取客觀的一手資料,《日本秘藏侵華戰爭照片實錄》課題組多次赴日本進行實地考察。趙士見表示,在拿到資料的時候也是瞭解到,每日新聞社在戰時頂住瞭當時大本營的壓力,大本營要求把“不許可”的寫真銷毀,但是他們頂住壓力沒有銷毀。在日本考察過程中,課題組在一些日本老兵手裡獲取到瞭當年的一手資料。趙士見表示,有一些日本老兵在戰時拍攝的照片、寫真貼或是陣中日記,在進行戰爭反思的時候都會把它拿出來進行揭露,揭露當時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性。

點讚(0) 打賞

Comment list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