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學生們采訪天水關峽竹編手藝人,守護傳統文化。\大公報實習記者許珍攝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關峽竹編,但你一定聽說過一個詞叫“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在甘肅天水,竹籃打水卻並不一定會一場空,也可以滿滿當當,滴水不漏。這便是被譽為竹編中“活化石”的甘肅天水關峽竹編。
在熱鬧喧囂、燈火璀璨的天水古城深處,有一處莊子,讓人停下瞭腳步。映入眼簾的是棕紅色的門框,兩側是由竹編而成,鳥巢狀的明燈,暖橘色的燈光柔和而溫暖,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跨入門檻進去,裡面全是古色古香的物品陳列在櫃枱上,有竹編的籃子、暖瓶、茶杯茶墊、手提包、搖扇、雨傘,甚至還有竹編的人物畫像,最為奇妙的當屬竹籃魚缸瞭,密密麻麻的竹子縱橫交錯,相互纏繞,被緊緊地編織在一起,居然可以養魚。
據店主張照傑介紹,他是土生土長的關峽人,打兒時起就開始隨父母學習竹編,一直堅持到現在,現在是關峽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我們村都在做竹編,世世代代傳承竹編手藝,老一輩傳承給年輕一代,年輕一代再傳給他們的下一代。”張照傑坦言,現代化生產方式對傳統竹編沖擊很大,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堅守,默默守護著這份質樸的文化。
大公報實習記者許珍、李江萍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