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美食江湖裡,一顆小小圓圓的丸子難得統一瞭南北方人的飲食喜好。丸子的歷史已經跨越逾千年,相傳說其最早誕生於秦朝,盛於唐朝,東魏時期崔浩所撰寫的《食經》中就有瞭關於肉丸做法的記載。後來到瞭北宋時期,很多北方的世傢大族開始南遷後,也就將肉丸帶至到瞭南方一些地區。

數千年過去丸子依然能出現在南北方人的餐桌上,就證明瞭它的魅力之大,肉化為泥不見其形卻留其鮮,口感也巧妙的進行瞭轉化變得更加迷人。再加上丸子圓圓的一個,在國人眼中也素來象征著團圓之意,過年過節都最是喜歡把它端上桌討個好寓意好彩頭。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丸子”,中國的丸子種類、做法能有上百種,但要說哪些地方最擅長做肉丸,那應該非下面這十個地方莫屬,南北方各有五地,基本可以說是平分秋色,看一看有沒有你喜歡的丸子在其中!

潮汕美食千千萬,但最令人惦記的一定少不瞭那顆美味Q彈的牛肉丸。牛肉在潮汕得到瞭最極致的分解,而最新鮮的後腿肉基本就被拿來制作牛肉丸瞭,大塊腿肉被兩根鐵棒槌反復捶打,打至肉、筋分離,剔除筋膜後再繼續捶打成細膩的肉糜。

最後加生粉、鹽等攪拌揉拍,此時氣泡進入肉中,彈性也開始倍增,煮出鍋的牛肉丸拿起向桌上摔去,一個完美的彈跳就能展示出它的筋道彈牙。入口時還會迸發出鮮美的肉汁,牛肉和牙齒在口腔中反復較量,而腦中僅剩“驚艷”二字,但凡吃過正宗的潮汕牛肉丸,今後將再難遇到此等美味的牛肉丸子,結交一個潮汕人做朋友也就成瞭小小心願。

說淮揚菜就不能不說獅子頭,一例蟹粉獅子頭就能告訴大傢為何歷代皇帝都願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江南。獅子頭過於偏肥偏瘦都缺乏滋味,口感也減瞭半,清代的袁枚就在《隨園食單》中寫到“肥瘦各半,用纖合勻”。

一半肥肉配一半瘦肉純手工細切,打入蔥薑水,調味後順時針攪拌,再放入河蟹肉、荸薺丁,團成大個的肉丸子,文火慢燉而成。冒著熱氣的獅子頭吃起來無比清鮮,絲毫不膩,給舌尖帶來源源不斷的肉香味,吃完後回味無窮。獅子頭也可入鍋炸至金黃,再放入高湯裡加醬油燜燒而成,吃著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在很多人眼中,四喜丸子和紅燒獅子頭就是完全一樣的食物,隻不過是叫法不同,但其實這兩樣還真的不一樣。魯菜裡的四喜丸子,雖也是先炸後燒,但肉餡是經過細剁而成的,並非像獅子頭那樣是細切出來的,所以肉質會更細膩一些。

而且獅子頭多以單個出場,那四喜丸子一定要四個四個的出現在盤中,才能應瞭其名字的好寓意,當然個頭就不如獅子頭大瞭。上桌的四喜丸子,看起來色澤紅亮誘人,吃起來軟彈香嫩,咸香四溢,頗能展現魯菜的風采。

糯米丸子在南方很多地區都能吃到,但要說最有名的還是湖北沔陽的糯米珍珠丸子,它是著名的“沔陽三蒸”之一,也常被稱為“珍珠圓子”。做珍珠圓子,通常要用肥瘦三七開的豬肉來做餡兒,盤好的肉餡擠成肉圓再給滾上一層糯米,放入蒸屜裡蒸熟。

外表的那層糯米在加熱後變得更加潔白透亮,看著十分討人喜歡,一口下去外糯裡軟,米香混合著肉香讓人一顆一顆的吃起來根本停不下筷子。

在眾多老北京風味飯館裡,多半會看見幹炸丸子的身影,也就能曉得這老北京人有多鐘情於這口。同樣是肥瘦相間的豬肉做餡,有些做法會再多放些馬蹄、饅頭碎進去,再加蔥、薑、鹽、五香粉、老北京幹黃醬等調料調味攪拌上勁。

肉餡攢出個比鵪鶉蛋再大那麼一小圈的丸子,下入熱油鍋中炸至九成熟撈出,再升高油溫下鍋復炸至金黃焦酥,放入盤中配上點椒鹽醬料,就這麼直接送入口中。牙齒和丸子的酥殼發出咔嚓咔嚓的碰撞聲,傳入旁人耳中立刻就能勾起他胃中的饞蟲,而丸子裡面的香嫩則讓味蕾得到瞭極大的滿足。

能與潮汕牛肉丸一較高下的,那估計也就隻有隔壁鄰居的福州魚丸瞭。靠海吃海的福州人,將打撈上岸的深海魚去皮剔骨,再剁成特細膩的魚茸打漿攪拌,制成魚丸的雪白外皮,而裡面的餡則是用豬肉加蔥、生抽等調拌而成。

包好的魚丸冷水下鍋,煮至飄起撈入碗中,清湯裡稍微加些胡椒粉、香蔥、紫菜就能源源不斷的散發出誘人的香氣。魚肉制出的外皮入口咬起來很是彈牙,鮮到令人瞬間歡喜,裡面的肉餡又有著一番不同的鮮香,這麼一碗福州魚丸下肚簡直不要太鮮爽。

東北人過冬傢裡少瞭什麼都不能少瞭酸菜,而酸菜的絕配就是各種肉類,比如白肉、血腸、排骨、魚等等以及香嫩可口的丸子。自傢醃好的酸白菜切絲熱油翻炒,搭配上粉絲燉煮,豬肉調成滑嫩細膩的肉餡,擠成丸子入鍋煮熟。

煮的過程中,酸菜的酸香味逐漸浸入丸子中,化解瞭許多油膩,丸子香味四溢,吃起來香中帶著鮮,咸中帶著酸,越吃越開胃,丸子因為有酸菜這個完美的搭檔而變得更出彩瞭。

丸子的多數做法都是煮或是炸,但在山西傢傢戶戶都似乎更偏愛蒸丸子。每逢過年前很多農傢人就會專門空出一下午的時間來做蒸丸子,給豬肉切條或是剁泥,拌上土豆泥或是土豆絲、蘿卜絲一起加淀粉、蔥薑、調味料盤成肉餡,擠成丸子緊湊的放進大蒸屜裡,上鍋蒸熟。這蒸肉丸子吃著軟嫩Q彈,怎麼吃都不會吃膩,鮮味也不輸其他丸子,再蘸上合口味的料汁,清爽美味又健康。

南煎丸子可是河北的十大經典名菜之一,據說是誕生於清末年間的保定府。南煎丸子的肉餡制作和獅子頭略有相似,也會加一些產自當地的荸薺進去,肉餡攢成丸子放入油鍋,在鍋中排成四方形,煎成四五成熟後翻面,再用手勺壓扁,這也是南煎丸子最與眾不同的一點,和其他圓滾滾的丸子不同它是扁扁的肉丸,煎到八成熟後,用清湯、醬油等燒制,最後勾芡出鍋。

南煎丸子就是運用瞭南方的煎燒方式,讓丸子吃起來油而不膩,口感更為豐富,滋味咸香,回味中還帶瞭一絲鮮甜,令人回味無窮。

源自湖南邵陽的豬血丸子,大抵是這十種丸子中最為特別的一種瞭。豬血丸子也被邵陽人稱為“血粑”,最早出現在清朝康熙年間,它是用豬肉加上豬血、豆腐混合,再加薑碎、辣椒粉等制作而成的餡料,然後進行熏制。

熏制好的豬血丸子,外面看起來黑漆漆的,煮好後切成片裡面則看起來粉粉嫩嫩的,用它搭配上青蒜、小米椒一起炒至微焦,吃著臘香可口,咸香爽辣,吃上一口就肯定會愛上。

我國各地關於丸子的做法、吃法還有非常多,比如新疆的丸子湯、河南的驢肉丸子、西安的肉丸糊辣湯、西藏的蟲草牛肉丸、雲南的汽鍋丸子、湖北的香菜圓子、福建的泉州貢丸等等。如果大傢還知道哪些好吃的丸子,也可以多在評論區分享留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