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赫爾松的卡霍夫卡大壩能抵禦核彈的襲擊,但這次卻被破壞,分析認為,大壩被破壞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內部爆炸。

  《紐約時報》6月6日報道稱,工程和軍火專傢表示,卡霍夫卡大壩被破壞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大壩內部的一次蓄意爆炸。他們表示,結構故障或來自大壩外部的襲擊是可能的,但這種解釋不太可信。

  烏克蘭官員將大壩的崩潰歸咎於俄羅斯,並強調,莫斯科軍隊控制瞭新卡霍夫卡市橫跨第聶伯羅河的這座大壩,從而使他們能夠從內部引爆炸藥。

  不過,俄羅斯官員也反過來指責烏克蘭破壞瞭大壩。幾個月來,俄烏雙方一再指責對方密謀破壞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但都沒有提供證據。就在上周,俄烏都表示,對大壩的攻擊迫在眉睫。烏克蘭官員說,俄羅斯希望在紮波羅熱核電站制造緊急情況,以阻止烏克蘭發動反攻。

  報道指出,也許至少有一方說的是真話,但在戰區,對大壩的破壞進行獨立的司法調查的可能性很小,大壩的破壞淹沒瞭下遊的大片地區。

  烏克蘭水力發電公司(Ukrhydroenergy)的負責人伊霍爾·西羅塔(Ihor Syrota)在接受采訪時說,“導彈襲擊無法造成這樣的破壞,因為這座水電站能夠抵禦核彈的攻擊。很明顯,大壩內部發生瞭爆炸,大壩裂成兩半。”

  但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對記者說,大壩是被烏克蘭方面蓄意破壞的。

  美國白宮國傢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他無法就誰應對此事負責置評。“我們正在與烏克蘭方面合作,收集更多信息。”

  專傢警告說,現有的證據非常有限,但他們表示,內部爆炸是大壩被毀的最有可能的解釋。當地居民在社交媒體上報告說,他們在6月6日凌晨2點50分左右聽到瞭一聲巨大的爆炸聲。

  報道稱,在封閉空間內爆炸,其所有能量都集中在周圍的結構上,這樣會造成最大的破壞。專傢們說,即便如此,至少也需要數百磅的炸藥才能炸毀大壩。用炸彈或導彈進行外部引爆對大壩的作用隻有其威力的一小部分,而要達到類似的效果則需要威力大許多倍的炸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