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分類

  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到來,垃圾數量和種類劇增,單靠傳統堆填、焚燒的方式,已難有效處理垃圾馀留問題。日本政府於是調整垃圾管理政策,將垃圾管理的重點從廢棄物的末端治理轉向生產消費環節的源頭預防,通過有效地將垃圾分類來改進焚燒技術,將焚燒產生的污染減到最低。垃圾處置量中,資源化比例從1980年的2.50%提高至1989年的5.35%。

  1990年代:垃圾分類效果體現

  90年代,日本各地區基本都實施瞭改革,即由末端化處理轉變為從源頭出發的循環利用和減量化的垃圾處理模式。在日本政府和民眾的協同合作之下,日本的垃圾分類處理機制逐步完善,1990年代資源化比例從6.21%提高至15.20%。

  21世紀初:進入循環利用階段

  21世紀初,面對國內和國際的諸多挑戰,日本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於構建“最適量生產、最適量消費、最少量廢棄”的經濟發展模式,並提出瞭“環之國”的發展目標。日本政府還制定瞭垃圾循環利用率指標,垃圾分類處理更加註重循環利用和資源再生。2000年以來,日本垃圾處置資源化比例維持在19%左右。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