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自然災害重創美國經濟。10月,佛羅裡達州經歷一場颶風後,一名男子走過滿目瘡痍的路段。
編者按:
近年,極端天氣頻現,市場估計全球經濟損失每小時逾億元。但全球天災保障缺口約56%,亞洲地區更高達84%!有危就有機,為分散再保公司的風險,巨災債應運而生。過去巨災債發行地集中於歐美,但香港及新加坡均開始發力,希望成為亞洲的巨災債發行中心,但首要解決人才、數據來源及風險模型等問題,加強亞洲投資者教育,更是重要一環。《大公報》一連三日,探討極端天氣下對環球經濟的影響、巨災債的發展潛力及為投資者帶來哪些投資機遇。
全球變暖帶來更強烈的颶風、暴雨、洪水和幹旱等災害。有研究指出,極端天氣引發的全球經濟損失,每小時高達1630萬美元(約1.3億港元),十年超過1萬億美元。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警告,全球暖化將造成極大經濟損失,全球每年必須投入超過3萬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才能夠有效減低碳排放。聯合國強調,發展中國傢在2050年之前,每年最少要耗資2800億美元(約2.2萬億港元),才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蔣去悄
倫敦勞合社早前與劍橋風險研究中心聯合進行一份研究報告,希望企業及政策官員能加深瞭解極端天氣的影響。報告主要模擬未來5年極端天氣出現後,食物和食水大減,直接影響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報告假設瞭重要、嚴重和極端等三種模式,損失大致5萬億美元,最輕微的也有3萬億美元,最極端的,可能高達17萬億美元。
勞合社還估計,假如極端天氣集中在大中華區,造成最嚴重的損失將達4.6萬億美元,若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區,未來5年GDP將會大跌19%。
64%損失因颶風造成
專業期刊《自然通訊》早前發表報告,闡述極端天氣對人類經濟的影響。過去20年,極端天氣造成全球損失估計達2.8萬億美元,2000年至2019年間,平均每年損失1430億美元,每小時1630萬美元。在這20年間,與人類行為有關的極端天氣事件中,抽取185宗(占整體損失53%)研究發現,64%由颶風等造成,與熱浪有關的占16%,水災占10%,山火占2%。
有份參與報告的新西蘭域大利亞大學教授Ilan Noy表示,2.8萬億美元的損失金額,非常驚人,其實隻是冰山一角,因為部分與極端天氣有關的事件和資料十分有限。
彭博分析顯示,氣0候變化危機令美國每年損失5000億美元,相等於美國GDP的2%。彭博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高級分析師John Stevenson表示,這些損失包括物業損失、電力中斷、政府開支和建築成本增加等。假如回溯過去30年,損失幾乎達到7萬億美元。如果計及物業保障金增加、工資減少等間接財政損失,金額可能更大。最近出版的美國國傢氣候評估報告指出,若按年計算,每年美國因為極端天氣便損失1500億美元。報告強調,除非美國加大投資潔淨能源,否則極端天氣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斷增加。
天氣變暖 每年通脹增0.3%
近年,氣候變化與通脹升溫的關系變得異常密切。天氣暖化引發旱災、水災、熱浪、風暴頻生,而隨著下雨的形態改變,病毒流行,致使農作物失收,建築工程進度緩慢,航運和制造業嚴重受影響。另外,自然災害和海平面上升,導致有些城市甚至國傢不宜居住,土地供應變得緊張。
歐洲中央銀行進行瞭一項氣候變化影響的調研,發現單是熱浪的侵襲,去年歐洲食品價格就上漲瞭0.67%,到瞭2035年,天氣變暖將會令全球食品通脹率上升0.9%,達到3.3%,而且每年通脹增加0.3%至1.2%不等。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警告,破紀錄的熱浪和前所未見的山林大火,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從現在開始至2050年,全球包括美國在內,每年需要逾3萬億美元的投資額,才可以有效減低碳排放。
聯合國於2021年發表一份關於環境保護的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傢從現在至2050年間,每年需要耗費2800億至5000億美元,才能應對氣候變化。惠譽表示,大部分發展中國傢沒有足夠財力,尤其是在目前高通脹環境以及疫情之後,經濟能力更是羸弱。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