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消費和投資表現雖然好於預期,但經濟衰退的風險仍高。\法新社

  2023年以來,美國經濟韌性好於預期,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新一輪重估。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國地區銀行風險冒頭等背景下,美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意願為何強勁?私人投資為何快速企穩反彈?美股為何表現積極?展望未來,筆者預計,美國經濟將保持略低於潛在增速水平增長,實現“軟著陸”的概率在上升。但經濟下行隻是延緩而非反轉,市場波動風險仍需警惕。

  2023上半年,美國經濟韌性好於預期,2023前兩個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環比(折年)均實現瞭2%以上的適度增長。對比2023年1月美國諮商會預測,可以觀察到,美國消費和投資表現均好於預期。在此背景下,美國核心通脹韌性比預期更強,但美聯儲加息路徑基本符合年初預期,沒有刻意“制造”衰退。

  具體來看:1)2023年前兩個季度美國GDP環比不僅沒有如預期般萎縮,反而實現瞭2%以上增長,基本持平於潛在增長水平;2)美國消費支出增長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動能,前兩個季度居民消費環比增長均超過預期3個百分點以上;3)美國住宅投資環比增速連續兩個季度超過預期10個百分點以上,美國非住宅投資在一季度基本符合預期,但在二季度表現亮眼,環比增速超過10個百分點;4)政府支出保持較高水平增長,基本符合預期;5)美國失業率如期保持低位,勞動參與率的修復好於預期;6)美國PCE通脹率回落速度超預期,但核心PCE回落不及預期;7)美聯儲加息路徑基本符合預期。

  美國經濟為何強勁?目前比較有共識的“直接原因”包括:

  一是,居民就業強勁、收入穩定增長。美國失業率保持歷史低位,2023上半年新增非農就業累計達到162萬人,較2015至19年平均水平仍高出42%;就業韌性下,美國非農非管理人員時薪同比平均增長5%,居民雇員報酬收入同比平均增長5.5%。

  二是,地產投資快速企穩,制造業投資逆勢上升。美國新屋開工數量自2023年1月以來觸底回升;美國私人固定投資中的制造業建設分項在2023年首兩個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9%和69%。

  三是,政府消費和投資支出保持較快增長。2023年首兩個季度,美國政府消費和投資對GDP環比拉動率分別為0.85和0.45個百分點,高於2015至19年平均水平的0.35個百分點。

  四是,美股表現積極,進一步加持居民收入與消費意願。標普500指數在2023上半年累計上漲15.9%,而在2022上半年累計下跌20.6%,形成鮮明對比。2023上半年,美國居民雇員報酬中,養老金和保險基金的收入同比平均增長4%。

政府替居民加杠桿

  但筆者認為,上述原因更多是現象而非本質。譬如,美國居民消費熱情為何保持高漲?高利率背景下,地產和制造業投資為何能快速企穩甚至反彈?貨幣和信貸緊縮的影響為何不明顯?高利率和衰退預期下,美股為何表現積極?帶著這些疑問,進一步思考本輪美國經濟韌性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並發現以下四條底層線索:

  第一條線索,美國財政和貨幣的“完美配合”,造就瞭居民資產負債表的強健,也撬動瞭企業投資增長。新冠疫情後,美國實施瞭1960年代以來最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可以說充分踐行瞭現代貨幣理論(MMT)的教條。2020至2021年美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高達12%至14%,是2019年的2至3倍。雖然2022至2023年美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已經降至6%以下,但疫情後的財政刺激對美國私人消費及投資的積極影響仍在延續。事實上,美國政府加杠桿“代替”居民加杠桿,令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強健,弱化瞭貨幣緊縮對居民部門的沖擊。

  第二條線索,美國金融體系的相對韌性,限制瞭貨幣和信貸緊縮的負面沖擊。譬如,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這一傳統衰退預警暫時失靈,最大原因就是美國金融體系韌性強化。美聯儲激進加息,引發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歷史上,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後,金融體系壓力往往隨之上升,因為美國各類金融機構可能存在資產負債久期錯配的問題,這也是今年部分地區銀行暴雷的導火索之一。但截至目前,多數美國金融機構承受住瞭資產端的浮虧壓力。事實上,2008年次貸危機後,美國金融監管強化、風控機制更為成熟,賦予瞭金融體系更強韌性。

  第三條線索,高通脹順利回落,因供給改善、需求預期和通脹預期穩定,也因此提振瞭居民實際收入、消費信心和美股表現。供給方面,全球供應鏈持續修復,為美國CPI(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的快速回落做鋪墊。據OECD(經合組織)研究,截至2022上半年,美國通脹中“供給驅動”和“介於中間”對通脹的貢獻約占七成,“需求驅動”僅占三成。2022下半年以來,俄烏沖突影響淡化,能源生產國亦保持相對克制,國際天然氣、原油、農產品等價格進一步回落,美國CPI通脹率也開始回落。需求方面,美聯儲加息雖然尚未引發衰退,但也避免瞭需求的過快增長;同時,面對美歐央行緊縮,商品需求預期走弱,疊加今年二季度亞太經濟復蘇遇到一定波折,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趨弱。

  第四條線索,短周期和中周期錯位,“建築周期”的開啟帶動地產和制造業建設投資,緩解經濟下行壓力。近一年,美國經濟在短周期即庫存周期(2至3年維度)中處於下行階段,但地產和制造業投資或處於中周期即建築周期(10至15年維度)的上行期。本輪美國住宅投資下滑幅度有限、新房銷售較快企穩反彈;政策加持下,制造業投資建廠需求帶動非住宅投資整體上升。

  總結而言,本輪美國經濟呈現較強韌性,並非完全偶然。市場主流預期出現偏差,其中不少原因可歸結於經驗主義下的誤判,即高通脹和高利率勢必引發經濟衰退。但事實上,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金融體系的韌性、意外的“完美去通脹”,以及建築周期的強勢開啟,這些新的變化對傳統經濟分析框架及衰退預警信號,無疑帶來瞭新的挑戰。

  提防三大風險

  筆者認為,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概率上升,但鑒於美國經濟出現諸多新變化,未來經濟、政策與市場的演繹存在仍不確定性。具體提示三方面風險:

  一是,數據喜憂交織,需謹慎看待美國經濟的“好”。事實上,今年以來美國經濟指標並非全線走強,不乏數據喜憂交織的例子。例如,雖然生產法口徑下的GDP增長強勁,但收入法口徑下的GDI(國內總收入)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卻明顯弱於GDP增速。

  二是,經濟周期隻是延遲而非反轉,不宜期待美國經濟過早復蘇。筆者認為,雖然美國經濟具備較強韌性,但未來半年至一年,經濟下行趨勢仍是難以逆轉的。換言之,美國經濟可能“軟著陸”,而非“不著陸”。參考美國諮商會2023年8月最新預測,自2023年三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美國實際GDP環比折年率預計分別為1.3%、-1.0%、-0.8%和1.0%,GDP同比增速在0%至2%區間。

  三是,美聯儲抗通脹步入“最後一公裡”,雙向風險仍難平衡。雖然美國通脹失控的風險基本能夠排除,但通脹率能否順利回歸到2%的目標水平仍存不確定性,美聯儲尚難宣告勝利。如果美聯儲執著於追求2%的通脹水平,持續推遲降息,則可能緊縮過度、令經濟額外承壓;如果美聯儲對於通脹目標表示出更大靈活性,選擇提早降息,美國經濟或能得以喘息,但通脹反復的風險也可能上升。

  不要忘記1980年代沃爾克領導的美聯儲也曾“犯錯”:在1980年下半年美聯儲過早降息(配合信貸管控政策),令通脹回落遇阻,繼而不得不在1981年以更大幅度加息,“制造”瞭較為嚴重的衰退,也令美股陷入長達20個月的熊市。如果未來美聯儲的表現不能延續“完美”,“軟著陸”預期生變,那麼市場情緒恐將面臨又一次反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