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跨境理財通、ETF通、互換通、理財通2.0相繼落地,港幣─人民幣雙櫃臺模式亦已推出;至今,內地及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已從交易所掛牌股票及場外交易的債券擴展至場外衍生品領域,內地及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得以持續深化擴容。
股市方面,內地及香港市值占比超過85%的股票可進行跨市場直接交易。據WIND數據,截至3月末共2889隻股票被納入北向交易可投資范圍,占A股總市值91%;548隻納入南向交易可投資范圍,占港股總市值85.5%。南向交易累計淨流入資金約3萬億港元,北向流入逾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6年末分別增長6.8倍和11.4倍。
債市方面,北向通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參與,有助加速優化內地債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和市場流動性,南向通落地更進一步推動債市雙向開放。截至2月末,共823間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北向通進入銀行間市場;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持有境內銀行間市場債券規模達3.95萬億元,占總托管量的2.8%。債券通南向通交投規模亦速增,上海清算所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托管債券數量為734隻、餘額達3982.7億元,占上海清算所托管債券總餘額的比重為1.1%。
跨境理財通方面,內外利差階段性倒掛有利南向交易。截至2月末,參與理財通交易的個人投資者為7.34萬人,交易金額達152.83億元。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1.98億元,其中理財產品占比61.6%、基金產品占比38.4%。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56.41億元,流向存款計劃占比達到98.9%。
增額度 降門檻 擴標的
在取得上述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未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發展定將進一步深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表示,未來幾個月會與內地監管部門持續商討加強互聯互通,研究進一步放松風險管理產品互通等。我們認為,未來可從三方面進行優化:第一,持續優化互聯互通交易機制,例如逐步增加交易額度或降低交易準入門檻。第二,逐步擴大互聯互通交易標的范圍,例如可將“二次上市”公司股票、北交所上市股票納入標的范圍,將股票互聯互通延伸至IPO領域等,以持續提升內地及香港資本市場連接的寬度和深度。第三,逐步擴展人民幣計價在互聯互通交易中的應用范圍,例如在南向通交易中加入人民幣交易櫃臺,在ETF通交易中引入人民幣交易計價等,加快香港人民幣風險管理中心建設。
此外,香港亦應加快推動與更多元國際市場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東、金磚合作機制等國傢的互聯互通和監管合作,全方位提升香港金融市場的交投影響力。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東南亞研究中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