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年輕時的軍裝照

  我的父親叫張舉,1949年5月,18歲的父親毅然參軍入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父親所在的連隊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7軍201師602團1營機槍連,於1952年入朝作戰。

  當時父親是連裡的一名班長,主要任務是帶領全班戰士維修公路和鐵路。有一天,敵機對他們負責的路段進行瞭轟炸,造成山體崩塌,一塊巨大的石頭橫在公路中間,物資補給線也因此中斷。

  “補給線就是生命線,天黑前必須把路打通修好!”

  接到上級的命令後,父親立即帶領全班戰士用最短的時間趕到現場,迅速展開搶修。在沒有工程器械的情況下,父親帶著戰士連續掄錘一個多鐘頭,打好兩個兩米深的炮眼,緊接著又裝藥爆破。一陣巨響之後巨石被炸開,“攔路虎”成功解決,公路搶修的任務順利完成。父親也因此榮獲三等功。

  在搶修公路和鐵路的任務中,父親和戰友們經常遭遇敵人的襲擾,公路和鐵路經常是剛修好又被炸斷,繼續搶修又被炸斷。戰火中,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著運輸線。在一次維修公路的任務中,父親與死神擦肩而過:敵人的炮彈在離他隻有三米多遠的地方爆炸,父親瞬間被掀起的土石掩埋。“炮火掀起的土石埋住瞭我,身旁的戰友們把我刨出來接著幹。為瞭打通生命運輸線,我們絕不後退!”父親說。

  父親的三等功證書

  後來,父親所在的部隊奔赴作戰一線。他說,離敵人最近的時候,雙方陣地隻隔著幾十米。1953年,父親參加瞭攻克十字架山的戰鬥。作為重機槍手,他負責掩護突擊連進攻。戰鬥開始前,父親帶領戰士們前出到附近的山頭埋伏,他們靜靜地在射擊陣地上趴瞭一天一夜。第二天戰鬥打響後,面對著敵人雨點般密集的炮火,父親和戰友們堅守在陣地上操縱機槍向敵人猛烈射擊。戰鬥持續瞭三天三夜,身邊的很多戰友犧牲瞭,但父親和戰友們依然堅守在陣地上。

  父親今年已經92歲瞭,離開部隊也有38年。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軍人的優良作風,給我們兄弟三個人樹立瞭很好的榜樣。(張建國)

  2023年父親在傢中留影

  出品人:李學勇、李俊

  監制:李礪寒、常愛玲、齊慧傑

  策劃:王逸濤、張汨汨、黃慶華

  統籌:蔡琳琳、孫豐曉、胡碧霞

  協調:郝嘉琦、甄過、裴丹

  記者:郭中正

  編校:張驕瀛、劉言明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

  特別鳴謝

  退役軍人事務部辦公廳

  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

  山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大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點讚(0) 打賞

Comment list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