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满10周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10年来,丹江口库区周边的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投身于守水护水工作之中,使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确保一泓清水得以永续北送。
守好北方的“水井”,人人都是“守井人”,这一共识在当地已深入人心。杨力便是这群“守井人”中的一员。
今年58岁的杨力是土生土长的丹江口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杨”。老杨是丹江口市清漂队队长,在库区清漂已有7年多时光,他熟悉这里的每一片水域,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不久前,我来到丹江口市见到了老杨,并随船记录下了他的清漂工作日常。
10月28日,老杨(左)在库区进行清漂作业。
10月28日,老杨在库区进行清漂作业。
天色微明,老杨像往常一样来到丹江口大坝上游的清漂船停泊码头。在仔细检查完船上的各项设备后,他便与三名队员分别驾驶两艘小船,驶入库区,开启清漂作业。
深秋的清晨,朝阳初升,库区水面上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小船仿佛在一大片金箔上滑行,船身两侧劈开的浪花如同一颗颗珍珠,旋即又落入水中。老杨手持网兜,立于船头,构成一幅绝妙的剪影。
10月28日,老杨在库区进行清漂作业。
从码头出发,开船到达老杨负责的最远水域,单程便需要4个小时。老杨告诉我,前往偏远水域作业时,常常一连几天吃住都在船上。每到汛期,也就是清漂工作最为忙碌的时候,连续十几天不上岸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老杨倚靠在船舷,俯身用手兜起一捧水介绍,现在水质比以往好多了。
彼时秋汛已经结束,库区水面上白色垃圾难觅踪影。倘若没有特定的清漂任务,老杨通常会带领队员在坝前核心水源区进行日常巡线工作,清除水中的枯枝败叶以及一些零星漂浮物。
老杨眼尖,远远便察觉到一座小岛上情况异常。抵近一看,一些塑料垃圾和枯枝因为库区水位下降搁浅在滩涂上。老杨驾轻就熟,将清漂船停在岸边,拿起大号收纳袋跳上小岛,很快就为几名队员分配好了任务。不多时,老杨和队员们清理完垃圾上船,前往下一个点位。
10月28日,老杨和队员在库区一个小岛上清理垃圾。
小船缓缓驶向库区深处。一路上,老杨向我讲述了他与库区的深厚渊源。和许多志愿者一样,老杨曾经也是一名渔民,靠网箱养鱼维持生计。2014年,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推进,维护北上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老杨和其他渔民一道,响应号召拆除网箱,告别了渔民生活。
从小在库区长大的老杨,即使上岸后也还是斩不断与水的感情。2017年,他加入了丹江口市清漂队,并被推举为队长。尽管条件艰苦,但老杨终究得偿所愿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地方。
10月28日,老杨在库区进行清漂作业。
“还是在水上待着更自在。”老杨说道。老杨水性不错,能够从容应对库区复杂的水情。出于工作原因,清漂船螺旋桨常常会被水草和各类漂浮物缠住,动弹不得。船上没有护目镜和氧气瓶,他通常只是带着一把镰刀下水。
“凭感觉摸到螺旋桨的位置,再一点点清理缠绕物帮清漂船脱困。”谈起这项技能,老杨边说边比划,语气中满是自豪。
作为队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平时不忙的时候,老杨会带着年轻队员巡线,教他们认识库区水流和风向,传授清漂的技巧。如今,丹江口市清漂队已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9个人,其中最年轻的队员还是一名90后。
10月28日,老杨(中)和队员们在清漂船上讨论物资采购的事项。
10月28日,老杨检查清漂船舱内设备。
在返回码头的途中,老杨还碰到了几个熟悉的村民,站在船头与他们寒暄了几句。老杨说,丹江口市的各个乡镇他都去过,“除了清漂,我们还会去各个地方宣讲,号召大家一起来守水护水,认识我的人还不少哩!”
“不光是我们,库区沿线很多村民也都会主动清除各种垃圾。”老杨说,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守水护水的志愿者队伍中来,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库区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2023年,丹江口市成立了“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各类“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达361个,注册志愿者20余万人。
在南水北调中线起点,无数个像老杨一样的“小水滴”投身于库区守水护水工作中,使得这一泓清水得以翻山越岭,一路向北,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润泽亿万民众。
10月28日,老杨将清漂船停靠在码头。
10月28日,老杨在库区进行清漂作业。
小船回到码头,清漂工作暂告段落。回首望去,碧空如洗,清波荡漾。记者:伍志尊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