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王嶽倫、李湘和他們的女兒王詩齡可謂是熱搜常客。
王嶽倫的一段采訪出圈被熱議後更是讓網友們紛紛流下瞭羨慕的淚水。
看著王詩齡微博簡介依舊寫著“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就讓不少人覺得王詩齡就是如今投胎界的天花板,下一個谷愛凌,其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真名媛養成記”。
網友羨慕她是因為沒想到世界上真的有一個小女孩活成瞭小公主,不僅在有錢的傢庭中長大,而且還被愛包圍,被尊重和理解:
“怎麼能不羨慕呢,這樣的父母”
“她覺得男孩子討厭,她爸媽就給她選瞭女校”
“有的傢長幫女兒遠離身材羞辱的環境,有的傢長對女兒身材羞辱”
“網友感動的點在於父母對她作為人的尊重與理解,“把人當人看”說起來容易其實這個社會多數傢庭都做不到”
當然,也有部分網友對此感到難受和厭煩,因為歸根到底,普通人終究無法得到這些條件:
“都是遙遠的有錢人我已經無力酸瞭”
“感覺是在傳播一種無法得到解決的焦慮”
“我們隻是普通人,說瞭半天難受的還是自己”
熱搜上的熱議話題“下輩子我來當王詩齡”,也讓蟬主忍不住想起幾年前流傳甚廣的那句“哪個女孩不想活成歐陽娜娜”。
01 繼歐陽娜娜後,網友又想活成王詩齡?
雖說世界上的小公主有千千萬萬個,但偏偏自己就是那千萬之外的其中之一。
用好幾年前的網絡梗來解釋,那就是投胎是門技術活,哪怕重啟人生,自己下輩子也可能是隻食蟻獸。
因為十年前的《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王詩齡有公主命但卻沒公主病,性格好教養好,於是從小就出瞭圈。
尤其是當王詩齡來到一個相對比較破舊的環境也沒有感到反感,而是說“我覺得還不錯呀”,然後就自己搬凳子準備吃飯。
在王嶽倫的采訪中主要是談及瞭王詩齡減肥原因和過程,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問題。
王詩齡小時候原本讀的是一傢國際幼兒園,使用的教育模式是蒙特梭利教育,但距離有一兩公裡,對他們來說稍微有點遠。
於是當樓下開瞭公立幼兒園之後,也把王詩齡轉瞭進去,雖然硬件和環境都特別的好,但最後還是選擇瞭轉回國際學校。
當然,最重要的轉折點是,六一兒童節當天,王嶽倫看到學校讓孩子們在太陽底下曬,領導卻在陰涼處休息的事件,這件事讓他很不開心。
“先是領導講話,老師表演、分班表演”
“硬件條件是改變瞭,但是教育理念沒有變化,還是我們小時候接觸的那套東西”
可能有很多人都覺得孩子曬一曬沒問題,但問題就是六一兒童節,本是孩子的節日,為什麼孩子要曬著,而領導卻在陰影裡坐著休息,被區別對待呢?
當然這不僅僅是有錢沒錢的事,更多是階層的不平等。
而國內的教育環境就是,如果傢長和老師關系好一點就會對學生表揚得多一些。
久而久之,同學之間的關系可能就會變得很扭曲。
因為王詩齡將來想要考牛津大學的藝術系。
所以王詩齡也早早地去瞭英國的Benenden School就讀初中,Benenden School是英國一所全寄宿的純女校,算得上是全英女校首十名。
王詩齡選擇上純女校而不是混校,除瞭王嶽倫和李湘希望她能在一個相對比較單純的環境中之外,也是因為王詩齡在小學的時候和男生有過一些矛盾。
“她說我不喜歡男生,我覺得不見到那些男生非常好”
王嶽倫和李湘很尊重王詩齡的私人空間,所以也從來不查看她手機,因為對他們來說王詩齡是一個有獨立性格和人格的孩子。
把孩子當獨立的人,這點如今有很多父母都還做不到。
在《爸爸去哪兒》中,有一次天天需要抱王詩齡去晾衣服,但抱不起來於是對著王詩齡說:“你太重瞭”,結果王詩齡沒有選擇自證輕重而是回瞭一句:“那你再去多喝點酸奶”。
這確實也透露出王詩齡在原生傢庭中所得到的安全感是充足的。
而王詩齡從小到大也不止一次被說胖。
有一次被另一個小朋友說胖,李湘則是替女兒說“她現在屬於小寶寶,不是胖,是嬰兒肥”,並且也強調瞭對孩子來說,營養是最重要的,不能為瞭身材不吃東西。
但長大後持續被說到胖,王詩齡自己也會覺得難受,會在傢做各種運動節制飲食,甚至靠看吃播來解饞。
種種的教育細節,都讓網友恍然大悟。
原來世界上真的有傢庭存在著這麼健康這麼有愛的教育和成長環境。
王詩齡不僅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甚至在精神世界上,也被父母支撐著,不缺錢也不缺愛。
02 大多數人的生活,是缺錢也缺愛
雖然王嶽倫和李湘離婚瞭,但在孩子這方面,他們還是比較合拍。
“可能我們倆之間會有矛盾,但在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就是出奇的一致。”
早前,李湘在社交平臺上說自己已經退休,基本沒有做別的事情,就是在英國生活陪伴著王詩齡,鍛煉好身體,享受退休美好的生活。
而轉發評論區大部分都在說“接財富自由早日退休”,沒有像過往那樣嘲諷她們是暴發戶。
李湘在早些時候,看王詩齡那寵溺欣賞的眼神,也讓不少人覺得母愛突然變得具象化。
這媽媽看女兒的眼神就像在欣賞全世界最美的花。
“籠罩式的參天大樹看一朵小花。”
在采訪中,王嶽倫還提到自己為什麼不拍電影。
一是因為大環境的問題,二是因為市場化太嚴重,越來越背離當時要做導演的理想和初心。
“後來發覺現在做電影,尤其是做導演從頭跪到尾,隻要片子票房一不好,都是導演出來跪求說什麼大傢支持支持排片什麼的。”
“太扭曲瞭,票房不好,你看哪個好萊塢導演出來去求大傢去電影院看電影,這不是一個非常非常良性的環境。”
而綜上所述的所有,當然也離不開富裕的物質生活和長期累積下來的人脈關系,這才讓他們的生活有選擇,可以選擇。
隻是這樣的傢庭終究是少數,大部分的傢庭,則是缺錢也缺愛,哪怕不缺錢,愛也是缺失的,對生活說不的底氣並不多。
我們常見的教育不是鼓勵式的,而是一種打壓式,比較式,甚至再恐怖一點的教育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灌輸著一種吃虧是福的概念,當著苦難教育的擁護者。
大傢都覺得生活苦,都覺得幸福快樂來之不易。
就像前段時間伍佰在演唱會上問的:
“你們都是25歲,為什麼會聽我的歌呢?我寫這首歌的時候你們都還沒有出生”
“而且你們才25歲,怎麼生活有這麼多痛苦呢?”
痛苦或許和年齡並無關聯,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苦,都有各自承受的東西。
伍佰問為什麼25歲的大傢生活這麼苦,但其實當年的他也苦,所以才寫下瞭倔強而又真誠的《浪人情歌》。
大傢面對生活的困境都是擦擦眼淚裝作一切都無所謂,當跨過瞭一個坎再回看,最後就會像歌詞中唱的那樣:“所有快樂悲傷所有過去通通都拋去”。
瓦依那在《大夢》中寫的也一樣,面對生活,能怎麼辦,該怎麼辦?最後並沒有答案。
十八歲沒考上大學,二十八沒有工作沒有房子,三十八想給孩子多陪伴但必須為瞭柴米油鹽而加班轉個不停,五十八母親不在老二的娃交給自己帶,七十八突然倒下…
大傢羨慕王詩齡,看上去是在羨慕物質,但最根本的其實還是那份被尊重的愛,被當作獨立的個體來愛,而不是為瞭傳宗接代又或者是一個養老的工具人。
王詩齡也會有自己的困境,但她困境的出口基於優渥傢庭條件之下,是可以有選擇的。
而我們大部分普通人的困境通道則是單一的,甚至是沒有出口,不知道該怎麼辦。
談愛仿佛更像是一種奢侈品,別說下一輩子想當什麼,就連下一代也不想有。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