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犀/是交易的艺术?还是收租的手腕?\李灵修

一点灵犀/是交易的艺术?还是收租的手腕?\李灵修

  图:美国政府在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中,若采用特朗普过往的商业策略,势必失败。\AI制图

  特朗普的从政起点就是美国总统,鉴于其内政外交经验的一片空白,势必将过去的商业理念带入到日常工作。其中既有安排下属相互制衡的“办公室权术”,亦有外界津津乐道的“交易的艺术”。但他引以为傲的谈判手腕,其实存在重大的缺陷。

  自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宫以来,《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一书就被外界拿来反复研究。但作为自传体著作,内容多有主观美化之嫌,所总结的交易心得也远谈不上是“艺术”,不过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笔者将之比作旧社会京津两地混混,“跳宝案子、吃仓讹库”的伎俩。(详见4月10日B5版“关税战:中国有后招 美国无赢牌”)

  然而,所有的个体都是其过去经验的总合。《交易的艺术》的宝贵之处,在于完整地记录了特朗普初入商海的历程,这也是塑造他价值观念与谈判技巧的重要阶段。

  特朗普早期帮助父亲管理旗下物业,负责解决租金拖欠问题。在此过程中,他逐步摸索出一套“软硬兼施”的谈判策略:亲自面谈制造压力,利用心理优势占据主动,先是强调不合作的严重后果,再根据对方反应调整方案,是采取法律途径抑或宽限日期。

  缩减逆差 得不偿失

  目前看来,特朗普在关税战中忠实地遵循了上述流程,但贸易谈判不同于业主收租,他的惯有认知造成了两大误区。

  首先是对全球化下贸易赤字的理解。特朗普认为,美元係国际贸易中的关键“公共用品”,而附带成本全部由美国独自承担,造成了严重的贸易逆差与财政赤字。这一观点后来被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系统化与理论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湖山庄协议》。

  在特朗普眼中,美国为全球提供了住房(美元/美债),现在水电费用都在上涨,业主(美国)也财务紧张,理应面向租户(他国)提高租金(关税),这样才能继续维持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转。

  但这种想法显然有失偏颇,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只体现在商品贸易领域,其服务贸易对于多数国家都是顺差,这是比较优势下国际分工的结果。以中国为例(见图),美国对华的服务顺差在2018年达到顶峰,这也是首轮中美贸易战的开端。其后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下滑,美国对中国的服务顺差也随之回落。可见,商贸顺(逆)差与服贸逆(顺)差本是一体两面的。

  提高关税 自食恶果

  更不用说,美国金融发展就是建立在商贸逆差之上的。笔者此前多次撰文指出,美国的贸易顺差国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储备,又会通过投资美债等资产,最终回流美国,形成美元大循环,支撑了美股长牛和消费繁荣。如今特朗普追求贸易平衡,美国股债汇三杀属于正常反应。

  其次是对各国关税谈判的策略。特朗普以前收租时屡屡得手,盖因业主与租客之间实力悬殊,他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尽最大可能榨取“消费者剩余”。特朗普通常都是速战速决达成协议,让租客来不及寻找下家,造成卖方垄断的假象。

  但在今次关税战中,美国这个最大消费国遭遇到中国这个最大生产国的狙击,不得不将关税落地时间延长90天。大家进入到多方动态博弈阶段,包括美国与非华国家谈判、中国与非美国家的谈判,中美两国之间的角逐,以及美国国内政府与联储的拉扯。

  在此背景下,第三国反而得到了待价而沽的空间,并不急于与美国拟定实质性条款,特朗普等同于丧失了议价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政府只会愈发被动。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