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米(01810)
在智能终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小米集团(01810)凭借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能力,正加速从消费电子制造商向全球化科技巨头转型。2024年,小米通过晶片自研突破、高端手机市场占位、汽车业务爆发式增长,实现了战略版图的全面升级。
核心技术自主化
小米集团近期在半导体领域动作频频,成立晶片平台部并由前高通(QCOM)高管秦牧云执掌,显示出强化自研晶片的战略决心。尽管公司澄清该部门为既有架构,但自研晶片的持续投入已显现成果:小米15S Pro或将首发搭载自研3nm制程的玄戒SoC晶片,采用创新架构设计,性能有望对标骁龙8 Gen2,意味着小米在核心技术自主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小米正逐步构建从设计到应用的半导体闭环能力,这将显著提升其在高端市场的定价权与供应链话语权。
2024年小米手机业务表现亮眼,全年出货量达1.69亿部,按年增长15.7%。根据Counterpoint资料,其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14%,内地高端机型(4000-6000元)市占率达24.3%,位居第一。于今年第一季,小米以17.98%启动量份额登顶内地市场,于3月324万部手机的销量中,售价6499元起的小米15 Ultra贡献显著。
小米汽车业务成集团第二增长曲线。首款车型SU7上市首年即交付13.7万辆,实现收入321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率达18.5%。尽管全年创新业务淨亏损62亿元,但第四季度亏损已收窄至7亿元,运营效率显著改善。虽然最近小米SU7发生事故,但集团仍将2025年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首款SUV车型YU7预计年中上市,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Bernstein预测,若维持当前增速,到2035年小米汽车有望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
2024年小米集团总收入3659亿元,按年增加35%;经调整淨利润达272亿元,增幅41.3%,创历史新高,其中第四季度单季收入首破千亿,增长48.8%,淨利润按年更激增90%至90亿元。当中,智能手机×AIoT生态协同效应显现:IoT设备收入1041亿元(+30%),空调、冰箱出货量增速超50%;研发投入241亿元(+25.9%),2.1万名研发人员占比近半,AI与汽车技术为重点方向。
需应对三大挑战
尽管势头强劲,小米仍需应对多重挑战:(1)汽车业务事故导致新品发布延期,品牌信任度面临考验;(2)全球贸易政策波动(如美国半导体关税悬而未决)增加供应链不确定性;(3)高端市场竞争白热化,半导体研发需要持续高投入,需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壁垒。展望未来,“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协同效应将成关键。随着自研晶片、AI大模型与汽车制造的深度融合,小米有望在智慧终端机、出行场景和家居生态间构建差异化优势。若能有效把控产品品质与产能提升节奏,这家科技巨头或将在全球产业变局中实现新一轮跃升。
股价方面,小米集团于近日低见36港元,100天线失而复得。若看好未来小米半导体及汽车业务,可于现价买入作中长线持有,可先上望至历史高位59.5港元,跌穿35港元止蚀。(作者为富途证券高级策略师,证监会持牌人士,并无持有上述股份)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