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中国出口结构多元化,产业链完备,供应链强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随着中央汇金等“国家队”资金入市,中国资本市场出现明显企稳,昨日沪综指涨1.6%、沪深300涨1.7%、创业板指涨1.8%。这背后既有各方资金对A股长期价值的肯定,也彰显了决策层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
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把关税当做谈判的筹码和工具,不断提高美国进口关税税率,扰乱全球经济贸易秩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大跌。周一(7日)开盘,A股、港股出现大幅调整,但随着各方稳市资金的介入,昨日A股出现明显企稳迹象。这背后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国家队”入场救市。周一,A股多只宽基ETF成交量明显放大,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超240亿元(人民币,下同)。“国家队”大举买入ETF,ETF的份额出现供不应求,进而使ETF的价格高于背后一揽子股票价格(IOPV),引导套利者买入股票换成ETF。通过这种间接手段,既能增加ETF成交量,又能创造股票交易量,还能避免对个股冲击、利益输送等问题,更能产生预期引导效果。
二是监管机构为“国家队”救市提供充足弹药。人民银行表示,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为“国家队”救市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保险机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为保险资金入市腾挪更多空间,有利于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增强A股市场稳定性。
三是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市场参与主体自发救市。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相对良好,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前景有信心和把握。据不完全统计,逾30家上市公司启动回购,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50亿元。
总结来看,面对关税冲击,当前政策组合既有监管机构的预期引导和规则调整,又有“国家队”真金白银的直接行动,更有市场参与主体的自发行为,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兼顾了短期及时性和长期的规范性。不仅说明各方资金对A股长期价值的肯定,也彰显了决策层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
提振内需 成经济压舱石
中国坚定反制、A股止跌企稳,两番不同景象背后恰恰折射出两个客观现实:
第一个客观现实是,“强则贸易自由,弱则关税壁垒”,特朗普之所以滥施关税,恰恰说明美国军事、金融、科技实力下滑已是客观现实。中美军事、金融、科技实力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国加快追赶美国,这是中国应对美国贸易冲击的底气所在。
军事方面,由于美国债台高筑,庞大债务开支使得战略收缩、军费压减成为必然。特朗普上任以来,抽身俄乌战争,要求盟国增加军费开支皆是例证。美国在中东和亚太的军事威慑力正在下降是不争事实。而另一边的中国,从航母电磁弹射到六代战机试飞,却是“换了人间”的新光景。
金融方面,美国将“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自绝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推进区域本币结算,“去美元化”愈演愈烈,如金砖国家扩容后启动了独立结算系统。中国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截至2024年末,日均处理业务量已突破5000亿元。
科技方面,中国正在从“技术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等方式,以较低训练成本实现了较强的推理能力,打破了发展AI需要堆砌算力的逻辑,给美国技术封锁予以“重拳”回击。近年来,中美两国发展事实恰恰说明,美国的科技封锁非但没有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势头,反而激发出民营企业家面临有限资源时的无限韧性,激发出民营企业家在创新方面的锐气和活力,加速中国科技在诸多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个客观现实是,同样面对结构性经济问题,美国选择瞄准外部、转嫁危机,中国选择聚焦内部,全方位扩大内需。政策选择的不同、政策空间的不同是中国应对美国贸易冲击的信心来源。
历史长河中,贸易战从来没有击垮过真正的大国。即便没有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中国也在积极进行内部改革,激发内部需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各项重点任务之首,未来消费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
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的关税冲击、贸易威胁只是加速了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进程,有利于摆脱过去对于外贸的路径依赖。把消费当做重中之重,与依托越发不确定的外贸出口,是截然不同的两幅图景。
一方面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加强社会保障,赋予民众更多閒暇,提高国民消费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消费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与动力,生产则为消费创造对象与可能性。另一面是过度依赖外贸,企业“捲价格”“捲工作时长”,国内消费循环不畅,反而让美国人认为当下享受的高质量商品服务是“理所应当”。
币策与财策发力空间大
更关键的是,中国政策不仅有聚焦内部的定力和决心,还有应对外部挑战的“后招”。一是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未来可以及时推出;二是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况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
全球范围内,由关税冲突引起的资产价格波动大概率不会导致流动性危机。贸易战和金融危机、疫情冲击有本质不同,贸易战的危害可以基于各国贸易结构、贸易水平进行推测,尤其是我们已经历了特朗普1.0时期,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从资产价格表现也可看出,目前未出现流动性危机时的特征。出现流动性危机时,VIX指数(恐慌指数)飙升,风险资产(股、商品)和避险资产(债、黄金)均出现抛售,而本次关税冲击未出现类似情形。
短期内确实会增加A股、港股的交易难度,市场波动或加剧。但需注意的是,1)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每一次加征关税、冲突升级的消息发布,都会对A股造成扰动,但扰动时间较短。也就是说,贸易摩擦对A股的影响是多个负面消息的叠加,而非单个负面消息的持续作用,其间存在多次反弹。2)贸易摩擦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是逐渐减弱的。这背后既有预期不断修正、情绪持续释放、投资者逐渐脱敏的原因;也受经贸纷争边打边谈,中美谈判持续推进的影响;更与国内政策发力、对冲外部冲击密切相关。
笔者长期看好A股的判断没有改变,A股仍有望走出独立行情。当前与2018年的宏观环境不同。2018年中国处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时期,而当下国内正处于内需接力、科技突破的阶段,同时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更加丰富,同时出口结构更加多元,产业链完备性和供应链韧性也更强,应对外部冲击更从容。
投资者未来或可进一步关注以下三条主线:
一是关注半导体相关的电子设备,通信、计算机和传媒等TMT行业。类似于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后期,半导体等行业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逻辑支撑下,消解加征关税对估值的冲击,出现明显反弹。当前不仅有DeepSeek带来的科技股重估影响,政策层面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视程度更高,支持体系更完善。
二是食品饮料等泛消费行业可能有较好表现。一方面相关行业对外依赖度较低,另一方面,国内支持消费力度将更大。
三是适度配置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高息行业。一方面,银行、公用事业等行业具有低估值、高分红特点,具有较强的防御属性,2018年市场大幅调整时期,这些行业表现出较强抗跌属性,即使2019年贸易摩擦影响减弱,市场有所反弹,相关行业仍能跑出绝对收益。另一方面,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至1.6%左右,以银行为代表的红利类指数股息率普遍在6%以上,银行、公用事业行业的股票性价比较高。
(作者为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