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探针/中国无惧关税大棒 持续创新突破\秦 汉

市场探针/中国无惧关税大棒 持续创新突破\秦 汉

  图: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占全球份额

  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04%关税,令世界为之震惊。当我们拨开这层紧张局势的迷雾,冷静审视自身与世界格局,便会坚定地相信:这不过是中国前行道路上的又一次风浪,中国向来善于在狂风骤雨中扬帆起航,驶向胜利的彼岸。

  回首过往,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就是一部在重重压力下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巴统”组织长达17年的技术封锁,反而激发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斗志,仅用5年时间成功研发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后,面对美国301条款的反复施压,中国化压力为动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1990年的2.7%一直飙升至2022年的30%,缔造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这些辉煌成就无一不在昭示:外部压力向来是中国突破技术瓶颈、重塑产业格局的强大催化剂。此次美国大幅加征关税,也必将成为中国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垫脚石。

  当下,中国制造业构建起包含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体系,全产业链优势正不断裂变出新的竞争优势。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回收的全链条闭环,宁德时代凭借卓越技术,全球市场份额高达37%,技术创新指数成功超越日韩对手;深圳构建的“硬件+软件+服务”生态圈大放异彩,大疆无人机借此占据全球消费级市场70%份额,华为5G专利数量更是领跑全球。完备的产业体系是中国的底气所在,即便美国关上了一扇门,中国也能凭借自身实力打开无数扇通往全球市场的窗。

  掌握科技与贸易主动权

  面对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以“三纵三横”策略重构全球布局。在区域纵深上,2023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达6.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在俄乌冲突的复杂局势下,保障欧亚供应链稳定;在领域突破方面,中国建筑企业在沙特新未来城建设中承接超百亿美元订单;在模式创新上,希音(SHEIN)依托柔性供应链在欧美快时尚市场超越ZARA,TikTok Shop通过社交电商模式在东南亚实现300%的年增长。广阔的全球市场为中国提供了无限可能,美国市场的波动无法阻挡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与此同时,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稳步提升至2022年的2.55%,量变引发了惊人质变。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算力指数级超越,中微公司5纳米刻蚀机成功打入台积电供应链;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7000万公里,商汤科技AI大模型在医疗影像诊断准确率达97%;在ISO/IEC的5G标准必要专利中,中国企业贡献超38%,国际电信联盟采纳中国提出的6G愿景框架,彰显中国在标准引领方面的强大实力。强大的创新能力是中国突破封锁的利刃,让中国在全球科技与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面对单边主义逆流,中国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合作新范式。RCEP实施两年,区域内90%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带动成员国对华投资增长18%;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雁阵”格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将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09个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升至49%,重塑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世界各国共绘合作共赢的美好蓝图,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在这股开放合作的潮流面前显得愈发狭隘与短视。

  展望未来,中国要以“四新”开辟新赛道。在脑机接口、核聚变能源等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绿色”贸易;在数字经济征税、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议题上,积极推动建立包容性国际规则;全力打造半导体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未来经济的制高点迈进,美国的关税大棒无法阻挡中国创新发展的脚步。

  美国加征关税,本质上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力量的焦虑投射。但历史规律清晰昭示,任何企图用高墙阻挡技术进步、用强权扭曲经济规律的行为都注定失败。如今,中国正以每小时诞生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速度蓬勃发展,每天有3.5亿件快递流转于全球供应链网络,每分钟就有价值7000万元的货物跨越国界。这些跃动的数字,正是中国重绘21世纪贸易版图的生动注脚。

  世界经济的大潮,永远向着开放包容的方向奔湧,而中国,正以领航者的姿态,引领全球贸易巨轮驶向更壮阔的蓝海。 (作者为财经分析人士)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