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谋远略/对等关税破坏多边贸易体系\袁 渊

渊谋远略/对等关税破坏多边贸易体系\袁 渊

  图:对等关税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断裂风险,尤其是汽车等高度依赖跨国分工的行业。

  “对等关税”政策标志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从最初仅针对贸易逆差大国扩展到覆盖全球所有贸易伙伴。不仅对美国自身、也对全球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何在保护本国利益的同时,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繁荣,将是各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对等关税的直接后果是贸易壁垒的螺旋式上升,不仅影响了贸易的自由流动,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的混乱。欧盟、加拿大、日本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已经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可能导致各国采取报复性措施,从而引发全球贸易的恶性循环。

  全球供应链恐断裂

  例如,若欧盟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根据对等原则,美国将自动对等回应,这种循环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断裂风险。尤其是汽车、电子等高度依赖跨国分工的行业,相关生产链条遍布全球,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可能导致整个生产流程的瘫痪。

  根据摩根大通测算,对等关税政策可能推动美国核心通胀率上升1.5至2个百分点。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成本增加,或抑制消费需求与企业投资。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非必需品,而企业则可能推迟或取消原有投资计划。

  全球范围内,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国(如墨西哥、越南)将面临出口萎缩的压力,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对全球贸易体系带来重构风险:

  一是对世界贸易组织(WTO)体系的冲击。美国通过自动对等征税机制绕过多边谈判,此举不仅可能加速全球贸易规则的碎片化,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各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被迫转向双边或区域协定,从而削弱了WTO的权威性。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不仅对WTO的多边贸易体系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稳定,以及不可预测性增加。

  例如,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贸易规则而遭受重创,而发达国家则可能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通过双边或区域协定来巩固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二是新兴贸易联盟的形成。为应对美国压力,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可能加快内部整合或与其他国家缔结关税同盟。例如,欧盟已表示将推动与亚洲国家的自贸谈判,以减少对美依赖。这一趋势表明,区域间的合作和联盟正在成为应对全球贸易挑战的新策略。欧盟与亚洲国家的自贸谈判可能会涵盖广泛的领域,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再到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这样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还可能为参与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

  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也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避险资产需求上升。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投资者对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导致黄金价格上涨。近期黄金现货价格已突破每盎司31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种价格上涨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也显示了黄金作为传统避险工具的吸引力。

  同时,投资者也可能会将资金从风险资产转向债券等相对安全的资产,导致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例如,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降。这种趋势不仅限于美国市场,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债券,包括德国、日本等国的债券,也可能看到收益率的下降。

  其次,股市波动加剧。关税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市场信心下降,投资者对于未来的预期变得悲观,从而引发股市的大幅波动。总结第一季度,美股纳指累计下跌10.4%,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下跌4.6%。这种波动不仅限于美国市场,全球股市也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市场。

  第三,汇率波动加剧。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元汇率波动加剧。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美元走弱;另一方面,避险情绪上升可能导致美元需求增加,推动美元升值。美元的这种双重压力可能导致汇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拖累经济复苏进程

  英国和加拿大等美国传统盟友已经尝试与美国进行接触,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和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这些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为美国政府似乎更倾向于采取单边行动,而不是通过多边合作解决问题。

  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寻求应对策略,以减轻潜在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努力寻找平衡点,试图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避免全球贸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的差异和立场的分歧,达成共识的过程注定充满挑战。在未来几个月,全球贸易谈判的走向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着多重阻力。全球供应链的恢复进程缓慢,加之不断升级的关税壁垒,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会延缓经济复苏的进程。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若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到2025年全球GDP增速可能会下降0.5至1个百分点。这一下降将对全球就业、投资和消费者信心产生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当前,美国国内正面临着通胀压力的上升和消费者信心的下滑。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降至4年来的低点,这反映出民众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这种经济环境可能会迫使特朗普政府调整其贸易政策,以缓解民众的不满和压力。

  但笔者认为,特朗普政府在短期内可能仍会保持强硬立场,这种立场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中期选举。在选举周期的压力下,政府可能会更加关注短期的经济表现和政治利益,而不是长期的经济健康和全球贸易关系的稳定。这种政治与经济的博弈,可能会导致贸易政策的频繁变动,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货品涨价 通胀升温

  对等关税不仅是美国贸易政策的转折点,更是全球化进程的重大挑战。政策的影响将渗透至供应链、通胀、金融市场及多边贸易规则等多个层面,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供应链方面,许多跨国企业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和运营效率下降的问题。例如,依赖从美国进口零部件的亚洲制造企业,可能会因为关税的提高而不得不寻找新的供应商,或者重新调整其生产布局。这种调整不仅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还可能因为不确定性增加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

  通胀方面,提高关税可能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进而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以电子产品为例,如果美国对进口的电子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那么这些成本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商品的价格上涨。这种价格上涨不仅影响到普通消费者,还可能对整体经济的通胀水平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方面,关税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在面对关税政策的不断变化时,可能会对市场前景感到担忧,从而影响到股市、债市的表现。例如,如果市场预期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将导致经济放缓,那么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投资,转而购买更为安全的资产,如黄金或政府债券。

  多边贸易规则方面,美国的“对等关税”法案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仿效,导致全球贸易体系出现碎片化。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石之一是各国遵守共同的规则和标准,但当一个主要经济体采取单边行动时,其他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也可能采取类似的措施。这种情况下,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将受到严重威胁。

  全球经济能否抵御这场“关税地震”,取决于政策灵活性、国际合作程度及市场韧性的共同作用。短期内,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迅速调整策略,以应对关税变化带来的直接冲击。例如,政府可能需要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帮助企业缓解成本压力;企业则需要寻找替代供应商或提高生产效率,以减少对特定市场的依赖。长期来看,各国需要制定更为灵活的贸易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多边或双边谈判解决贸易争端,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

(作者为外资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