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江湖/改造老旧小区的新思路\沈 凌

庙堂江湖/改造老旧小区的新思路\沈 凌

  图:为了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市场一直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问题。

  近期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引发市场对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的持续关注。目前改造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整体拆迁,由开发商重建。优点是操作比较简单,容易适应城市规划,困难在于动用资金的规模巨大。老小区往往是城市中心黄金地段,拆迁补偿低了老百姓不愿意,高了政府和开发商又要承担资金压力和市场风险。

  另一种是自拆自建。不过,在操作层面上很难协同。特别是原来的住宅单元面积小,老住户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一般都有扩面需求,这样必须提高容积率。从微观来讲,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每次改造都增加住宅面积,在宏观上会进一步加剧供过于求的程度。

  因此,笔者提出第三种改造老旧小区的模式,如果能够完善并结合到整个城市规划中去,可以形成老小区改造多样性,在宏观上建筑面积有增有减,供求平衡。

  该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减量而不是增量,适用于市区黄金地段老旧小区改造。这类地区土地价值高,但是现在的小区地积比率高、楼房质量差,导致小区总价不符合黄金地段的土地价值。以杭州为例,最近西溪湿地旁边的低密度住宅新地块拍卖,楼面价已经接近每平米9万元(人民币,下同),拱墅区的城市排屋二手房已经成交价超过24万元,但是吴山附近老小区二手房单价才4万、5万元水平。

  以后市街小区为例,单价4万元左右,地积比率2。现在假设以6万元的价格收购全部二手房,然后降低地积比率到1。那么其实对于开发商来讲,就是12万元的楼面价。如果建成200平米左右的排屋出售,单价有望超过20万元,至少应该和余杭拱墅的城市排屋差不多的价格。以24万元计算,利润空间很大。

  当然,一旦有开发商全面收购该小区的二手房,就会引发不少问题:1)二手房房价可能上涨,超过原来预计的6万元。2)有可能出现部分不愿意搬离的老居民。这个其实和股市上的邀约收购差不多,并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这里提供一种新模式。

  原有产权竞价出售

  首先,开发商可以与老旧小区的住户签约,把老旧小区产权作为股权折算为新小区产权。举例来讲,老旧小区一套60平米的老房子,而原址拆建后全都是180平米的排屋,而且小区地积比率也从2下降为1,所以相当于原来6套60平米的房子换了现在一套180平米的排屋。或者开发商拆建成本和利润按照每平米2万元计算,也可以折算成一套老房子,那么新排屋的产权其实就是原来六户老旧小区和一户开发商的总和。

  其次,可以采取拍卖机制集中各方股权。任何一方老住户都可以按照不低于保底价2160万(180×2×6)洽购其余六方的产权。如果老住户都愿意出售而无人愿意收购,那么开发商以6万元的价格兜底收购。如果老住户中有人愿意收购,那么相当于开发商就按照现在的自拆自建模式,赚到了每平米2万元的开发成本和利润,而老住户的回购实际上只有14万元,远低于市场价水平。

  如果愿意收购的人数多于愿意出售的,那么就可以通过拍卖的方式价高者得。开发商还能把没有参与竞拍的新排屋拿到市场上出售,接受全市场其他人的竞价,再将得到的拍卖收入按照原来的股权比例分配给产权人。这样的获利,应该高于原来的每套360万元的拆迁补偿,无论是老住户还是开发商都有利可图。

  再次,新模式由于采取了产权折算的方式,帮助开发商节约了一大笔买地的开支,降低了开发商的营运风险。而对于政府来讲,有效盘活了老旧小区的土地资源,还可以作为减少住宅整体供应量的手段,平衡城市各个区域的发展。原有住户获得了高额补偿,地产开发商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政府亦减少了公共财政开支,可谓一举三得。

  (作者为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