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晓望/财策币策加码 稳住经济大盘\张 婉

江南晓望/财策币策加码 稳住经济大盘\张 婉

  图:中国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技术领域,以及电动车生产制造及销售等,在2025年取得多项突破,提振各界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信心。

  随着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财政预算报告及经济领域部长新闻发布会等政策部署和相关解读的发布,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积极有为,应对外部挑战,支撑经济增长的信心增强。

  今次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落实了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与前两年预期目标保持一致;这一安排旨在满足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同时兼顾短期增长与长期目标。在外部风险挑战上升的背景下,继续保持5%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迎难而上、稳中求进的决心。在经济增长目标持平的情况下,2025年继续保持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如果参考2024年每单位GDP增长拉动250万左右新增就业估算,实现新增就业目标也需要4.7%至4.8%的经济增长。

  坚持5%的增长目标释放了坚定的稳增长信号。2025年年初以来,由于贸易保护主义逆风上升,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外部挑战上升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的稳定有助于营造稳定预期,减少市场的担心。同时,相对进取的经济增长目标也隐含着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部署。

  2025年的通胀目标从2021至2024年连续四年设定为3%下调至2%。由于前期地方两会有多个省份将CPI增长目标下调至2%,本次调整市场已有预期。2023年到2024年,CPI连续两年增长0.2%;2025年前两个月,CPI累计同比下跌0.1%,物价增长较弱。CPI增长目标下调与物价水平持续低位运行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体现了客观对待、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下调CPI目标并不意味着政策层面降低了物价水平的关注,反而是通过更客观的调整来强化物价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推动更多政策和改革形成合力来改善供求关系,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发特别国债提振内需

  政府工作报告对“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作出安排:一是货币、财政的力度更大,较过去常态说法有明显突破;二是强调政策节奏“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强调市场预期引导和保障政策实际落地效果;三是增加宏观政策储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还留有后手,将会依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

  根据2025年财政预算报告,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明显扩大新增政府融资,支持政府支出增长,在直接拉动内需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撬动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恢复。2025年财政政策安排实现历史性突破,一般预算赤字率超过3%,直接上升1个百分点至4%,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标志着财政思路的重要转型。

  一般公共预算之外,2025年还将结合1.3万亿元超长期国债和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来支持“两重”、“两新”、房地产风险化解等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项目;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分别从2024年均的1500亿元增加至3000亿元和2000亿元,政策力度加大。此外,通过发行5000亿元补充资本金国债来提高金融系统稳健运行能力,也使金融体系能够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综合来看,2025年新增政府债券安排11.86万亿元,较2024年预算增加2.9万亿元。

  笔者测算2025年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运营收入在内的广义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8.7%,较2024年高1.2个百分点。

  适时降息降准 支持股市楼市

  广义财政赤字扩大有力支撑了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恢复,预计2025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将高于名义GDP增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同时,随着2024年新一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释放地产财政空间,地方经济活动也将逐步恢复,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地方政府打开新的投资空间。2025年将继续推进财税改革,特别是市场比较关注的将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的消费税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政府工作报告将连续实施十四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也首次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年初以来,银行间利率水平有所抬升,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适时降准降息”,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市场疑虑。

  市场预期未来货币政策将在关注消费通胀水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资产价格,深化资本市场相关改革将成为2025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政策工具层面也将储备更多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资源,包括资本市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和筹备应对外部风险冲击预案等。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抓手,一方面是加大政策对扩大内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提升经济增长动能;另一方面是加快化解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企稳回升。

  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是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2025年首要重点工作。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新内容是强调民生导向,主要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笔者认为,将促消费政策与惠民生政策结合,强调消费在畅通经济循环和引领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提升了促消费政策在宏观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标志着促消费思路的转型。

  在具体安排上,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后,宏观政策把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特别是针对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通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居民利息负担,重视资产价格调控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以及加大促销费财政补贴等需求侧促消费政策来扩大消费。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从保障就业和提高收入,首提“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消费补贴;提供育儿津贴;提高财政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补助等内容。

  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依然是2025经济工作的重点。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相比之下,202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3%,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可见数字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25年以来,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提振各界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信心。

  稳步化解地方债风险

  随着2024年9月一揽子政策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据财政部介绍,2024年发行的2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债券使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五年将减少地方利息支出2000亿元以上。置换政策实施后,2024年四季度地方融资平台减少4680家,占2024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的要求,进一步说明当前宏观政策对降低风险拖累,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视程度。其中,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和有序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预计成为2025年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

  (作者为中银国际研究部分析师)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