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區開發」產業先行 打造香港發展新引擎 – 地產新聞


「片區開發」產業先行 打造香港發展新引擎 – 地產新聞

發展局邀請市場就北部都會區3個「片區開發」試點提交發展意向,昨日截止共收到22份來自本地和內地發展商的意向書。在當前樓市不明朗、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發展商參與北都區開發反應正面,顯示發展商看好本港樓市和整體經濟前景。北都區採取「片區開發」模式,除了提速提量發展土地外,更重要的是推動產業發展,政府、發展商及北都區重點發展產業的持份者,需要加強合作,做好前期規劃,同時要有跨境合作思維,科學合理進行產業布局,令北都區成為香港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新引擎。
「片區開發」是本港土地發展新模式,成功中標的發展商需就所有用地作土地平整和建設基礎設施,然後保留住宅用地自行發展,而完成興建公共設施例如道路、休憩用地後,會交回政府管理。這意味着發展商要負擔土地平整和建設基礎設施的成本,承擔一定財務風險。但是,即使當前市場不明朗因素較多,發展商仍踴躍遞交意向書,顯示他們經過深思熟慮,不僅對「片區開發」模式的商業前景有信心,更對北都區乃至香港的未來抱樂觀態度。有發展商負責人就表示,對北都區各個片區的發展均會進行研究,長遠看好其發展潛力。
北都區既是未來20年本港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更是本港創科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平台。北都區發展核心是產業先行,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片區開發」模式正是為此而設,例如此次推出3個試點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分別對應高端服務、物流業、創科產業,「片區開發」需要綜合性規劃,要求政府、發展商和未來重點發展的行業加強協調、合力推進。
不同產業、企業對基建配套需求各異,必須及早謀劃產業布局,積極招商引資,釐清各片區的發展藍圖,做好前期規劃。在具體操作上,發展商積極參與土地開發能夠吸引企業進駐,而企業的落戶和產業鏈的完善,又可以反過來給予發展商更大的信心,從而形成投資推動基建、基建承托產業、產業帶來收益、收益引發投資的良性循環。內地一些科技園區採用「雙總師」制度,即項目的總規劃師和總建築師,統籌規劃企業入區的項目可行性、建築用地等事宜,確保規劃科學合理。相關制度行之有效,值得北都區發展借鑒。
北都區亦是加速本港與深圳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重要依託,必須以跨境思維、港深產業一體化的視野進行北都區規劃。北都區西部毗鄰前海創科高地,計劃發展為核心商業區;中部以港深河套創新科技園為核心,集合兩地優勢發展創科產業;東部則連接深圳羅湖、鹽田的山海資源,可發展康樂旅遊項目。整個北都區發展規劃,要緊扣與深圳以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緊密合作、資源整合的原則,構建完整的產業鏈。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在立法會表示,擬建設的港深西部鐵路目標將於2035年通車,計劃今年下半年邀請提交意向書,與深圳方面同步建設、共同營運,並計劃在深圳進行「一地兩檢」。港深西部鐵路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北都區與深圳及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的連通,促進港深產業一體化發展,為北都區順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