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園惜蝶 智能識蝶

图片[1]-鳳園惜蝶 智能識蝶-硕谷新闻聚合

蝴蝶五彩繽紛,形態優美,管理鳳園蝴蝶保育區的環保協進會致力為牠們提供合適的棲息地。協進會最近引入人工智能系統辨識蝴蝶品種,長遠期望利用系統進行公眾教育和生態調查,強化保育工作。

 

鳳園是政府的新自然保育政策下12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之一,距離大埔市中心約兩公里。初期,鳳園的蝴蝶品種數目只有約70至80多種,20年來已有超過220多種蝴蝶曾在鳳園出現,佔香港所有蝴蝶品種約九成。

 

新嘗試 利保育

 

保育以外,協進會勇於嘗試,利用智慧科技加強保育工作。

 

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指出,香港的蝴蝶品種逾200種,每種外觀都不一樣,有些甚至在旱季和濕季不同模樣,單憑肉眼對照參考書,未必準確辨別到蝴蝶品種,因此引入人工智能系統。

 

系統目前處於起步階段,暫時能夠辨認十種蝴蝶,包括虎斑蝶,成功率頗高。協進會的目標是在兩年內訓練系統辨認245種蝴蝶。

 

邱榮光表示,系統成熟後會開放給公眾使用。屆時,市民把在郊外拍下的蝴蝶照片上傳至系統,便能即時查出其品種和相關資料。

 

他說:「再下一步是用於保育工作,我們會在蝴蝶園放置攝影機,讓系統辨認曾出現的蝴蝶品種,並記錄和分析牠與不同物種、環境、氣候的關係等。」

 

得資助 走更遠

 

協進會先後得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在鳳園推展自然保育管理協議項目。人工智能蝴蝶辨識系統屬於新一期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下的項目,邱榮光感謝政府一直支持:「任何環保和保育工作都需要資源,有政府的資助,不但能夠保存,甚至可增加這裏的蝴蝶品種,並把教育工作推展得更遠。」

 

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鄉郊保育辦公室2018年成立,主要負責統籌和推動偏遠鄉郊的可持續發展。2019年10月,鄉郊辦推出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至2024年年底,已批出50個項目,資助總額超過2.7億元。

 

獲批項目的主題廣泛,涵蓋不同自然保育和鄉郊活化範疇,其中的管理協議項目保育約560公頃濕地和約十公頃傳統農地,為不同物種提供合適生境。

 

環境及生態局鄉郊保育經理鄧浩謙表示,這些保育項目不但維持保育地點的生物多樣性,也持續記錄到受保護物種和新的品種,反映項目有效提升保育地點的生態價值。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