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纵横/“机场城市”巩固航空枢纽地位\简浩贤 寇慧慧

航空纵横/“机场城市”巩固航空枢纽地位\简浩贤 寇慧慧

  图:如果一签多行政策从深圳户口推广到大湾区居民,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大湾区中转客选择在香港出行。

  早前,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在考察本地航空公司时强调,香港国际机场一直是金漆招牌,要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航空公司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她又对航空公司积极拓展大湾区业务表示大力支持,可见香港民航事业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其中,机场城市概念正是航空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早在2019年,香港机场管理局就已提出发展机场城市,据了解,在疫情期间亦一直按计划推进。整个项目投资约1000亿元,其中300亿元为基建费,由机管局承担,用内部资源支付及当中部分项目已经动工;至于余下700亿元,将会与私人企业合作推展项目,并进行全球招商。从整体布局来看,项目潜力非常大,当中可吸引包括内地及海外企业合作。

  机场城市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好现有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的土地资源,同时,考虑规划机场岛与东涌之间的优质生态环境资源,从长远看绝对有条件吸引商业发展及海外游客。机管局曾对外公布其新发展项目,当中包括构建艺术产业生态圈、建设游艇港湾及配套设施、开设空运鲜活市集、增加公众活动空间等。而各个项目预计于2026年至2031年落成。落成后机场城市项目也将成为全亚洲最大型世界级新地标,融合流行文化,艺术交易,娱乐消閒于一身,汇聚高端商业活动及旅客。

  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尤其“特朗普2.0”对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最重要的门户,香港必定要自强不息、抢抓先机,加快在内联外通的制定政策中做好软硬件配套。

  打造机场城市,首先可以充分发挥香港地利优势。机场城市发展愿景是要充分利用机场本身独特的地理优势,精准而针对性地把握各项新基建带来的机遇,以整合香港国际机场以至周边更广泛地区的经济活动,发挥最大协同效应。除了机场自身发展之外,机场城市亦可配合“明日大屿”计划,在巩固香港航空运输中心战略定位下更好把握大湾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机场城市将极大提升客货吞吐量。香港国际机场自去年三跑道系统落成使用后,每年估计可以接待1.2亿名乘客,以及处理1000万吨货物。香港国际机场能够提早部署,加上未来二号客运大楼的启动,其优越位置将继续成为大湾区出行的首选,配合现时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概念,必定能吸引到全球游客选择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以及内地深度游的首选。

  建议一签多行扩大范围

  当然,香港在拓机场城市功能,以及做好城市连系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要落实。例如,位于航天城核心位置的11 SKIES,本身定位是要建设全港最大的一站式零售餐饮娱乐商业区。未来如何盘活好该项目,以及推动亚洲博览馆与二号客运大楼的无缝连接,都值得认真研究。

  今年1月份,香港国际机场开通了广州宾馆城市候机楼与佛山南海万科广场城市候机楼,便利旅客出行,同时强化了大湾区城市同香港的网络联通,值得在湾区推广。内外网络的联通优化能够便捷引客,城市机场则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效能,促进经济活动,方便留客和消费。

  很多国内外政府旅游及文旅部门支持相关航司和机场,提供飞机、地面运输及水路船只联运,并针对中转客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比如阿联酋和上海一些航司提供免费地面交通,澳门为引客提供免费水面交通接驳,北京为中转旅客提供免费文旅观光短程景点观光,多间航司提供免费酒店、购物餐饮优惠等引客服务,相关方面政策的制定可联手航司并综合考虑拉动城市机场建设。

  出入境政策方面,新的一签多行政策下,笔者留意到,蛇年春节已有深圳客选择经香港飞东北地区等的内地中长线路。建议下一步考虑争取更加宽松的出入境政策和中转政策,比如一签多行从深圳户口推广到大湾区居民,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湾区中转客选择香港出行。

  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及机管局应积极联动航空公司扩大中转功能,同时优化陆空、海空转乘程序,规划好海空联运货运码头,善用在东莞的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扩大机场自动化系统与无人驾驶的运输功能,大力推进各种智能化程式及智能服务,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香港及湾区落地的应用场景。

  (备注:简浩贤为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交流协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寇慧慧为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交流协会秘书长)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